《强奸犯成功越狱,3小时后我们在粪坑发现他》 第2章 在线阅读
我和王猛顺着梯子往上爬,赵法医伸手拉了一把,把我们拉上了地面。
一堆人立刻腾出了一块空地,大家的表情有点丰富。检察院吴法医似乎想过来握手,很快又把手收了回去,“两位辛苦了!”
我和王猛实在没心情维持礼貌,说不出“不辛苦”三个字。
见到尸体,众人议论纷纷,讨论好好的人怎么会掉下去。
有人说是他杀;有人说是意外跌落;还有人说是自杀。现场有些混乱。
赵法医双手摆在胸前,手套上滴着水,“打捞尸体不是我们的份内工作,但你俩下去弄我才放心,回头带你俩消消毒。”
赵法医说的“消消毒”,估计在场的人只有我和王猛能听懂,其实就是喝酒的意思。
尸体打捞出来后被平放在地上,保持着双臂撑开的姿势,掌心向着前方,双腿保持自然弯曲。
尸体全身都覆盖了一层厚薄不均的粪便,薄的地方可以看到灰色布料,那是囚服的颜色。
天色渐渐暗了,赵法医示意我和王猛脱下隔离衣,打电话叫了运尸车,准备将尸体运回解剖室进一步检验。
检察院吴法医叮嘱监狱保护好现场,等尸检出了结果再讨论下步措施。
吴法医低头看了看表,用询问的语气问道:“老赵,今晚10点汇报,你看咱能来得及不?”
“尽量吧。”赵法医沉吟片刻,“家属签字了没?”
“监狱正在和家属谈,回头让他们把签好字的解剖尸体通知书捎过去。”吴法医对身旁的人叮嘱。
我们马不停蹄赶往解剖室,路上我向赵法医表达了我的疑惑:死者很明显是淹死在粪坑里的,为什么还要解剖呢?
赵法医告诉我,死者是一名囚犯,死亡地点在监狱内,事件本身是极为敏感的,弄不好会有人担责,所以死因和死亡性质务必要准确。
另外,作为检验鉴定人员,我们一定不能先入为主,全凭调查情况作出判断,而是要立足于现场和尸检。
赵法医说:“不要把它看成一起普通的意外事件,要拿出对待刑事案件的态度来对待。作为法医,我们要把能做的做到极致,力求还原真相。”
赵法医的一席话,让我隐隐觉得,事件本身可能比刑事案件更严重,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些。
解剖室里挤满了人,有检察院吴法医和他的助手,还有几名监狱的同志。
《解剖尸体通知书》还没有送来,我们也不能干等着,打算先进行尸表检验。
简单寒暄后,在大家的注视和几台摄像机全方位无死角拍摄下,我们开始了尸表检验工作。
犯人死在了监狱里,这事弄不好是要打官司的,大家都高度重视。
在进行尸表检验时,我忽然有一种被观摩的感觉,竟隐隐有些紧张。
解剖台上的尸体全身布满粪便和蛆虫,在无影灯的照射下有一层黄白色的光。
我拿起水管,打开喷头,把水流调得很小,尽量避免水流冲起的粪便溅到解剖台外。
我小心翼翼地冲刷着尸体,一股水汽开始弥漫在尸体周围,死者的衣服渐渐露了出来。
王猛拍照后,我先对衣服进行检验,死者衣着完整,胸部和臀部位置有些磨损。
在死者衣服口袋里有两三根粗细不同的铁丝,弯成了特定的形状。我们暂时把铁丝放在一旁,先去处理尸体。
由于尸僵已经形成,给尸体脱衣着实费了些力气,好在死者只穿了一层单衣,里面有条黑色内裤。
死者很瘦,躺在解剖台上能看到突出的髂前上棘,腹部凹陷,锁骨十分明显,肋骨也从皮肤上数得清。
“太瘦了!”王猛摇了摇头。
我取出一块毛巾,擦拭着死者的面部,从死者的鼻腔和耳朵里又鼓捣出一些粪便。
清理干净之后,死者的面貌终于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死者留着近似于光头的短发,可并不影响他清秀的面容。
细眉毛、单眼皮、高鼻梁、薄嘴唇、有棱角的脸,妥妥的帅哥。
“没错,他就是尹川!”有一名狱警说得很坚定。
我取出尺子,对尸体进行测量,死者身高170cm,比视觉上要矮些,或许是因为太瘦而显得高。
我特意测量了死者的头部数据,左右径15.3cm,前后径18.3cm,死者头部完全可以通过宽度为20cm的蹲坑。符合“过头即过身”理论,死者从茅坑跌落有了数据支持。
清除掉尸表的污垢,尸体看起来很“新鲜”,我用手触摸尸表时,隐约能感到一丝温度。
想想也对,从发现死者失踪到现在,不过才四五个小时。
尸斑位于胸腹部,说明死者处于俯卧位,这和发现尸体时的状态一致,说明没有被人移尸。
死者尸斑颜色浅淡;尸僵中等强度,位于各大关节;角膜透明,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少量白色小点;种种尸表征象表明,死者的死亡时间在4~6小时左右。
对于死亡时间短的尸体,尸检时还可以运用一些特殊的检验方法来推断死亡时间,比如测量尸温,又比如玻璃体液钾离子含量检测。
尸温指人死后的体温。
人死后,因新陈代谢停止,不再产生热量,尸体原有热量不断散发,使尸温逐渐下降至环境温度,或低于环境温度,则称为尸冷。
影响尸冷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尸体本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尸体本身因素主要是年龄、胖瘦和死因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特殊死因,如猝死、败血症、日射病、热射病、机械性窒息、颅脑损伤、破伤风及死前伴有剧烈痉挛的中毒等,死者的尸温下降较慢,有的甚至在短时间内反而出现上升,超过37℃,甚至可达45℃。
一般来说,法医会以直肠温度常作为尸体内部的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推测死亡时间。
在这个季节,一般人在死后10小时内,尸温平均每小时下降1℃,这是最基础的办法,当然,我还会用更准确的“综合参数法”。
先量好直肠温度,然后采用直肠温度列线图和矫正参数表,把环境湿度、温度、死者体重、衣着等情况都考虑进去,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数值。
我取出专用的尸体温度计,准备测量尸体的直肠温度。死者的肛门括约肌很松弛,很轻松就把温度计插了进去。
按照直肠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插入肛门15cm,并尽量远离骨盆后壁,以避免骨盆温度较低而造成误差。
几分钟后,我把温度计取出,准备读数时却发现温度计上有许多粘稠的液体,夹杂着几丝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