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开焦尸的天灵盖,我在里面发现两颗子弹》 第1章 在线阅读
眼瞅着到了冬天,刑事案件发案率和气温一样渐渐下降,人们也像动物一样蛰伏起来,不再那么热血。
周三是个晴朗的日子,暖阳透过窗户照在桌上,让人昏昏欲睡。
电话响了两声,李筝接了起来。
“晓辉哥,是个交通事故。”
早上六点,有人在223省道的一条分支水泥路旁,发现一辆轿车撞在树上,人和车都烧毁得很严重。
事故科已经去了现场,初步判定是一起单方事故,只等法医去看一眼尸体。
出事的地点比较偏僻,路旁是绿油油的麦田。这种水泥路叫“村村通”,顾名思义,可以连通村庄。
昨夜下过雨,路面有些潮湿。看到路旁闪烁的警灯后,我们把车停下,从后备箱里取出勘查箱。
一个穿警服的帅小伙儿搓着手跑了过来,是刚调到事故科不久的小唐。
简单寒暄后,我们向事故车辆走去。由于位置偏僻,周围并没有围观群众,偶尔有几辆车路过,减速看了几眼后就离开了。
车身大部分位于排水沟内,排水沟两米多宽,深约半米,坡度不是很大。看那个架势,如果不是有一棵杨树挡着,恐怕就冲进路旁的麦田了。
那是一辆被烧得褪了色的三厢轿车,只剩下一副框架,像是人骨的颜色,白里透黄。
被烧毁的车辆
轮胎、密封条等橡胶部分都消失了,只剩下钢圈和变形的车门。
引擎盖连同前保险杠凹进去一大块,半包着一棵直径20多厘米的杨树。
走到近前,复杂的气味扑鼻而来,那是金属和电线燃烧后产生的焦糊味,夹杂着一股烤肉和汽油的味道。
残存的前挡风玻璃已经扭曲变形,落进了驾驶室;侧面及后面的车窗玻璃都不见了,地面上散落着大量碎玻璃,还有一摊黑乎乎的燃烧产物,一直蔓延到树干上。
驾驶室里的司机浑身焦黑,双臂蜷曲,歪着头倚靠在座椅上,脸上露出烧焦的肌肉,有些狰狞,面容无法辨认。
透过车窗,我看见司机的右脚放在靠近油门的位置。
尽管现场已无明火,但死者体表温度依然很高,散发着阵阵热气,还冒着烟。死者的衣服和皮肤软组织已经大部分烧焦炭化。
“初步判断是车辆失控撞到了树上,然后起火。”小唐给我们介绍情况,“地上的轮胎印记很明显,斜着就冲到了树上,车头凹进去一块。”
事故科的同事,工作内容和痕检技术员有些类似,主要是勘验现场、取证拍照,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
这是丰田轿车,车标已经被烧得掉了色,车头严重变形,但驾驶室和后排却相对完好。
尸体臀部及大腿下方的皮肤肌肉和座椅粘到了一起,我们“请”出司机时着实费了很大力气。
合力把司机抬到旁边的空地上,一具“拳斗姿势”的尸体呈现在我们面前。
尸体僵直,上肢蜷曲,下身呈着坐姿,保持着在车内的姿势。
“我查了天气,今天凌晨三点下的雨,估计这场雨起了一定的灭火作用,不然会烧得更厉害。”事故科小唐插了一句。
我点了点头,心中大概对事故时间有了初步推断。幸亏有这场雨,不然尸体的燃烧程度还会更强,留给我们的线索也就更少。
按照规定,尸检要在专门的地方进行,我通知了解剖室,把尸体运回去检验。同时叮嘱小唐继续保护好现场,等尸检情况出来再说。
由于车辆还需要进一步检验,交警队叫来拖车,把车拖走了。留下一个协警负责保护现场,事故科其余人和我们一起去了解剖室。
李筝主动请缨检验尸表,我负责进行记录,事故科负责拍照。
其实交通事故导致起火的情况很常见,毕竟汽车里有汽油,还有许多线路。
“死者男性,体表烧焦炭化,呈拳斗姿势,面容无法辨认。”李筝一边检验,一边描述死者的情况。
之前遇到火灾的案子,我就告诉过李筝,拳斗姿势是火场中的特殊姿势,生前或死后被烧,都有可能形成。
这是肌肉遇高热凝固收缩而出现的现象,人的屈肌比伸肌发达,收缩力较强,四肢常呈屈曲状,类似拳击手在比赛中的防守状态,被称为“拳斗姿势”。
我掰了掰死者的关节,掉落了一些炭化的肌肉,幸亏死者不知道疼,不然一定会恨我。但我生怕把尸体的四肢掰断,没敢再加大力度。
然而这并没有阻碍李筝对尸长的测量,她手中的卷尺总能在合适的位置拐弯。
尸长165cm,但考虑到被烧后身体挛缩,初步估算死者身高在170cm左右。
忽然,李筝的手停在了死者头部,“晓辉哥,头上好像有伤。”
我凑近了看,死者顶部有一个长条状的头皮缺损区域,像是一个凹槽,比周围烧焦的头皮低许多。
“目测像棍棒类物体打击,但不排除交通事故中形成。”我沉吟片刻,“交通事故引起的损伤很复杂,各种损伤都有可能形成,具体还要结合车辆和现场情况。”
李筝点了点头。
死者右额部有一处头皮缺损,其下触及骨擦感,初步怀疑车辆撞击大树时,头部与挡风玻璃发生碰撞导致颅脑损伤。
但由于损伤不在正前方,推测体位发生了改变,很可能没有系安全带。
交通意外事故,可以根据死者身上的损伤推断出死者在发生事故时的具体位置和驾乘关系。但在本案中,车内只有死者一人,也就不需要分析驾乘关系了。
体表没有再发现其他明显损伤,李筝从死者胸部切开小口,剪下一块肋软骨,准备做DNA。
我找来一个10ml的针管,递给李筝,示意她抽取心血进行酒精检测。
酒精检测是交通事故致死尸体的必做检验,主要用来判断有无酒驾或醉驾情节。
尸表检验结束,我们并没有发现明显的交通事故致死的依据。
事故科小唐走出去接了个电话,很快返回。
“刘法医,车主找到了!我们已经通知家属,很快就能赶过来。”
我叮嘱解剖室工作人员暂时把尸体留在解剖台上,一会儿让家属辨认,亲人更熟悉死者,说不定会有什么发现。
小唐脸上堆着笑,“刘法医,这么简单的事故,还劳烦二位出手,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
交警队没有自己的法医,多年来一直是我们帮忙看尸体,据说招人的报告也打过很多次,上面一直没批。
“好在交通事故不像你们搞刑事案子那么复杂。”小唐咧开嘴,“单方事故更简单,不涉及责任划分,待会儿家属辨认了尸体,剩下就是保险公司的事了。”
我摇了摇头,“最好还是做个解剖,具体死因还没确定。”
小唐露出不解的神情。
“目前看来,死因方面至少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发生事故时,死者伤到了头部,造成颅脑损伤死亡;二是起火后死者被烧死。”
“需要查的那么清楚吗?反正这是个单方事故,管他是怎么死的呢!”
我理解小唐的心情,交警事故科平时很忙碌,或许他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但我不会敷衍了事。
我正色道:“查不出具体死因,没办法出鉴定。”
解剖室进来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面色苍白,眼圈有些发黑;身后跟着一个穿着校服的大男孩,个子比妇女高出一头,皮肤很白,像是中学生。
妇女一进门就径直奔向解剖台,哆嗦着手停在了距离尸体半米远的地方。
男孩眼神中充满了惊恐和不安,身体微微颤抖,想要凑前却不敢凑前。
经家属初步辨认,死者就是车主,名叫马腾飞,今年44岁,本地人,平时跑黑出租谋生。妻子叫曹琳,儿子叫马昊然。
小唐对家属进行了简单的询问,“确定死者是你的丈夫马腾飞吗?”
曹琳抹了一把眼角,点了点头,“老马一整天没回家,电话也打不通,没想到......”
“对了,附近有个监控。”小唐一拍脑袋,掏出手机,递到家属面前,“这是凌晨1点多钟,省道上的监控,你看看是不是他。”
我瞥了一眼手机屏幕,画面十分清晰,无牌丰田轿车驾驶位上坐着一个身穿灰色外套的人,五官依稀可见,从照片上看,车内没有其他人。
曹琳说监控里的人就是马腾飞,我问马腾飞以前有没有疾病,她表示不知道。
她对交警的初步结论没有异议,只想着让死者早些入土为安。小唐无奈地摇摇头,俩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我。
我表示人命关天,马虎不得。尸表看不出具体死因,不解剖,我就没法出鉴定书;而交警队拿不到鉴定书,就无法进行下一步处理。
曹琳愣了几秒钟,还是表示不同意解剖。
小唐和家属谈了一会儿,家属口风有些松动,说要和家里人再商量商量,她一个人做不了主。
“行,有什么情况咱及时沟通。”我点点头,摘了手套,叮嘱小唐再仔细询问一下死者的相关情况。
下午三点多,交警队打来电话,家属在解剖通知书上签了字,只提了一个要求:尽快火化尸体。
同时,由于城区又发生几起事故,事故科抽不出人对解剖过程进行拍照和录像。
我只好看向了王猛,王猛二话没说就去了器材室,爽快!
我给市局打了个电话,酒精检测已经有了结果,远超醉酒浓度。DNA慢些,得明天出结果。
“醉酒驾驶,撞到了树上!”李筝一掌拍在桌上,“醉驾害死人啊!”
我赶紧打电话给事故科小唐,告诉他酒检结果,小唐说了句,“他可能是压力太大吧。”
原来,据家属反映,最近马腾飞状态很不好,有好几拨不明身份的人上门讨债,闹得他家没一天不消停。
在妻子追问下,马腾飞说自己只是借了20万,不到半年就滚成了100多万。
她报过几次警,警察一来,催债人就消失,警察前脚刚走,催债人就再出现,可警察总不能一直守在他们家。
挂断电话,我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