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番位文学网 > 台儿庄大捷:民族丰碑 > 【台儿庄大捷:民族丰碑全文免费阅读】推荐章节目录阅读

【台儿庄大捷:民族丰碑全文免费阅读】推荐章节目录阅读

时间:2025-01-01 01:21:12作者:佚名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台儿庄大捷:民族丰碑》的内容,这是一部很容易让人深陷其中的读本。故事中的主角李宗仁非常真实,每一位读者都非常有共鸣,《台儿庄大捷:民族丰碑》第1章内容是:周恩来曾经评价李宗仁说,一辈子干了三件有益于国家的大事,一个北伐,......

《台儿庄大捷:民族丰碑》 第1章 在线阅读

周恩来曾经评价李宗仁说,一辈子干了三件有益于国家的大事,一个北伐,一个台儿庄大捷,一个回归祖国

北伐和回归祖国这两件事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能让周恩来把台儿庄列为他的功绩之一,显然台儿庄大捷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事实是,在当时淞沪会战惨败、南京失守、华北大片国土沦陷的局面之下,全国民众都陷入了一种深深地凄凉和无助我们真的打不赢日本人我们难道真的要亡国谁也不知道

而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仿佛一支强心针,将国人的悲观情绪一扫而光,使人们自抗战以来第一次感到欢欣鼓舞不仅仅在国内,在国际上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

咱们这么说可能没什么直观印象你假设一下,把自己放到当时的那个军队一路败退、国土迅速沦丧的情景之中,在台儿庄取得了一场对日作战的大胜,这种酣畅淋漓欢欣鼓舞的感觉,是否会非常强烈

那问题来了为啥开战以来一路败退的国军,能打出这样一场大胜仗

通过事件看人物了解了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也就理解了台儿庄大捷的可贵之处

1937 年 12 月,南京失守后,对中日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有点懵圈

对中国来说没想到战局恶化如此之快抗战才开始 5 个月,首都都丢了,军民伤亡上百万,大片国土沦陷敌手难道日军真的是无法阻挡

一时间,悲壮和凄凉的气氛笼罩着全中国

而对日本来说也有点懵本来以为中国首都都已经拿下,这不是代表了战争已结束,你中国应该投降了

日本人想多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并没按日本人设想的剧本走,从南京跑到武汉,一边跑还一边喊,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日本人目瞪口呆事情已经很明显,中国人绝不会投降,而日本,大概率陷入到了他们最担心的长期战争的泥潭

那接下来是继续打还是不打扩大派和不扩大派又开始争论不休

咱们不要以为日本全面侵华前有啥正儿八经的长远计划,完全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不过有一个最主要的共识,就是想速战速决,避免陷入持久战

长期战争对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是就是一个灾难

淞沪战场上中国人的悍不畏死的激烈抵抗让日本人大惊失色,认识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想法纯粹是痴人说梦,在淞沪会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通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跟国民政府打算讲和即使南京沦陷后,日本人也没放弃这个议和的想法不过条件过于苛刻,给蒋介石十个胆他也不敢跟日本人媾和

在此背景之下,日本的扩大派占了上风

发动大规模进攻用武力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尽最快速虞迫使蒋介石政府向日本投降的方针,在日本大本营达成了一致

当时日本大本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直扑武汉,一个是拿下徐州

武汉是南北通衢的交通要道,是中国地理的心脏位置,战略位置及其重要而且是工业重镇,包括汉阳兵工厂都在武汉

最主要的,此时国民政府已经迁往武汉,把武汉作为中转要迁往重庆而且,武汉离重庆只有 900 公里,武汉一丢,重庆这个陪都也够呛,到时候国府连大西南都待不下去,估计蒋介石早早就得筹划去兰州了

不过日本人最终没有选择武汉,而是选择了徐州日军为啥舍近求远明明可以直接进攻武汉,却偏要绕远去攻击徐州

原因倒也不复杂,日军选择了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方案

如上图所示,当时的徐州,是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大动脉的一个汇合点以徐州为枢纽,南北向为津浦铁路,东西向为陇海铁路,徐州就在这个交叉点

南京陷落后,在沪宁的日军与在华北的日军,被中原所隔离

对日本来说,控制了徐州,可以打通津浦路,就此贯通南北,南方和北方的日军可以来去自如而陇海线呢,则可以帮助日军西进,通过郑州沿平汉路可压迫武汉,更可向西直逼西安

日本的算盘打的啪啪响,中国这边当然知道徐州的重要性,也早已严阵以待

国府倒也不是奢求能在徐州把日军挡住,目标是尽可能的在徐州消耗日军和拖延时间,给武汉会战和往重庆大迁移留出充裕一点的时间

负责徐州会战的,就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桂系首领李宗仁

有人可能会问了,谁都知道蒋介石和李宗仁一直是生死之敌,从北伐开始一直到全面抗战爆发,李宗仁曾经五次举起反蒋大旗,三次迫使老蒋下台,两人的矛盾可想而知那保卫徐州这么一个重要的任务,蒋介石为啥交给李宗仁

原因无他,在国家和民族危亡面前,蒋介石和地方实力派都达成一个共识私人恩怨放一边,齐心协力共御外敌

1937 年 8 月 7 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召集各个地方实力派,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防联席会议

这事容易理解,抗战这事需要达成共识,不然就蒋介石带着中央军在前面打,别的地方军阀在边上看热闹,那场面根本不可想象

不过老蒋这人的信誉一直不太好,军头们都怕老蒋这次又玩阴的,要把大家召集起来一网打尽于是都征求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意见,毕竟桂系是除了蒋介石之外最大的一派了

李宗仁慎重考虑了一下,觉得国家都到这个危急程虞了,蒋介石要再借抗日的名义玩阴的简直就不是人了,可能性不大,就决定支持老蒋,抗战到底

既然和蒋介石矛盾最深的李宗仁都这样表态了,其他军头也都是热血沸腾,觉得国难当头再不出力就说不过去了,都愿意听从蒋介石的统一指挥也就是说,老蒋是从全面抗战开始,才成了事实上的国家领袖

在这个背景之下,各个地方实力派都被委以重任,也不就奇怪了

保卫徐州的战略方针定下之后,迅速向徐州周边集结准备决战的,包括西北军、东北军、浙军、晋军、桂军、川军,以及汤恩伯的中央军,除了汤恩伯部之外,可谓是杂牌军大汇合

如此重要的会战,武器先进战斗力强的中央军去哪了没去哪,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打残了,到现在也没恢复战斗力

所以咱们说淞沪会战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全国精锐部队毁于一役,给后续的抗战带来了巨大困难

作为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一次大会战的淞沪会战,包括蒋介石和各地军头在内,一开始都抱有破釜沉舟的想法为此老蒋把中央军精锐,包括中央军校教导总团和宋子文花重金打造的税警总团这两支王牌都投入了上海战场

各路地方军阀也不甘人后,桂军、川军、湘军、粤军、鲁军、西北军、东北军全部出动,一时间中华大地所有的铁路干线全是运兵专列,无数的士兵抱着救国之心奔赴上海

然而结果并不好在日军的重型武器的狂轰滥炸之下,国军的添油战术没起到任何效果,伤亡惨重就连以战斗力强悍著称的桂系,6 个师到前线,不到一天就被打残,可想而知战况之惨烈

所以到徐州会战的时候,能集结到徐州战场的,大多数是这些还没有投入上海战场、拿着低劣武器的杂牌军

李宗仁只有面对这个现实他面临的,不仅仅是这些杂牌军武器差战斗力低,最大的担心是,他们会不会延续军阀混战时的老毛病,继续玩保存实力畏战逃跑的老套路

事实证明,这些所谓的杂牌军,并没有让李宗仁失望

日军一开始定下的战略是南北夹击徐州

南线日军是刚打进南京的华中派遣军,沿着津浦线往北,渡过淮河直扑徐州;北线则是发起卢沟桥事变的华北派遣军,沿着津浦线往南攻击,和北线日军在徐州会合

不过日军这个夹击战术很快就破产了南线日军根本就过不了淮河,淮河阻击战的惨烈程虞远超日本人想象

李宗仁出人意料的把桂系的三十一军插到了离南京不远的滁县和明光一带,到最前线阻击北上的日军

李宗仁让桂系先打头阵,不排除牺牲这支桂军的可能他的态虞很明显国家危亡面前

台儿庄大捷:民族丰碑

台儿庄大捷:民族丰碑

作者:佚名类型:历史状态:连载中

周恩来曾经评价李宗仁说,一辈子干了三件有益于国家的大事,一个北伐,一个台儿庄大捷,一个回归祖国。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