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番位文学网 > 明朝眼镜店 > 李明徐妙锦的小说无广告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

李明徐妙锦的小说无广告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

时间:2020-12-10 18:15:42作者:清宵好梦

《明朝眼镜店》是作者清宵好梦创作的经典作品,主角李明徐妙锦在作者清宵好梦的笔下形象生动,剧情从不拖沓,也不注水,读起来非常过瘾,下面是第三节未来职业的内容:李明可没听说过什么叫“单照”。老道士捧着那眼镜仔细的端详,然后拉着李明问长问短,最后......

明朝眼镜店

推荐指数:10分

《明朝眼镜店》在线阅读

《明朝眼镜店》 第三节 未来职业 在线阅读

李明可没听说过什么叫“单照”。

老道士捧着那眼镜仔细的端详,然后拉着李明问长问短,最后感叹,“先皇赏赐功勋老臣‘单照’,老道先前有见过,那单照温润通透,应是水晶所制,传闻那单照有价无市,与李小兄弟眼镜相校,怕是一个天一个地,李小兄弟真是好心思。”

一听得这话,萧老英雄吓了一跳,李明可是送了他一付眼镜的,没想到老道士说远不及眼镜的‘单镜’已经有如此贵重,那这眼镜要多少银子,那还了得。

接下来让他更吃惊的是,李明居然又送了一付给老道士。唉,这才是真正的侠客行径,重义轻财。

李明话说的轻松,对他本人来说这老花镜不算什么,只当成是个小礼物,表表谢意。这说的是实话,在李明眼里,送付老花镜与老英雄这几天的住宿相比,真的算不得什么东西。这话听的老道士连连夸“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委实是个好东西,这下老和尚牛眼更大了,方郎中怕是也想不到还有这么灵巧的事物。”老道士也是喜不自胜,失了刚才的有道之士的仪态。

老道士法号为清虚,是茅山圣佑观的掌教主持的师弟,圣佑观是元朝某代皇上欶赐额的道观。茅山道教真正的辉煌时期是在唐朝,这个师承陶弘景的道家上清教派一直是南方道教代表,不过,在古代什么样的营生都经受不住战争和帝王打击。如今也是,当今皇上佛道回景诸教并行,茅山上和尚庙大有超道观的趋势。

知道了道长来自茅山,李明又问多了几句,清虚道长没有想到这个年青的后生对道教也有研究,而实际上,李明自从做了生意之后,每年都会到茅山去求个符回来,这就是他对道教全部的认识,所以,别的什么道教名山派别他不清楚,但茅山他是知道的。

“上茅山一定要买个戒指,连买还要带偷,偷来的才灵佑。”

“这个这个”,“啊?”

李明的这番话把道长和老英雄听的面面相觑,看到两位老人这个表情,李明马上反应过来,“戏说!戏说!”

呵呵,这算是几百年后的风俗,看来在这会根本没那么回事,当下陪了个尴尬的笑脸,夹了筷肉大吃起来。

李明还想问问清虚道长,传说中穿墙的茅山术到底有没有,但他强压住了自己的***没有问,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觉得有点玄,别问的穿梆了。

.......................

萧老英雄和清虚道长得了李明的老花镜之后,便开始为李明出处动脑筋。大明朝的老百姓是不能随意四处走动的,有功名在身的人才能外出游学,也就是说你是个读书人,且考了秀才的名分,那才能四处游学之类。普通老百姓以及商人,出门要有路引,要证明你是哪里人,什么户籍,要到哪里去,准备干些什么事情。而且在古代,你若是出门,还必需让邻里都知道你将去哪里,几时回,也好方便你外出之后,亲朋来访时有个消息,当然主要还是官府管理流动人口更方便。

李明不可能在这山上过一辈子,若要下山一定要在大明朝报个户口。户口?城里人还是农村人?李明不懂。一问才知,大明朝的百姓都是有户籍的,一来说明你是哪人,二来说明你的出身。

哪人,户口落哪里,那就落萧老英雄家吧,大明镇江府丹徒县高资镇牛家村。

出身,这算是什么?李明看过穿越文,知道一点点明朝的户籍制度,在古代,无非就是士农工商。当初李明看穿越文的时候还在笑,TMD,原来在古代也有家庭成份的,还以为这是新中国无产阶级专政的产物呢。

自己肚子里真的没有什么墨水,最多也只能做些小买卖,倒不介意入那个商籍。真要是自己子孙有出息,能读出个什么东西来,是他们的造化,儿孙自有儿孙福,这种东西,太遥远了,想这些干什么。

那出身就报个商人吧。商人?萧老英雄和清虚道长有点意外。这可不行,清虚道长提醒他,一旦报做个商人那自己和子孙都不能入仕,商人在古代可是社会最底层的,最被人看不起的,要想翻身可没那么容易。

李明只知道个大概,他并不清楚的是,若入了商籍,真要是有了孩子,是不能去读书考状元的。猎户不大清楚这事,道长可是明白这个理的,再三劝戒之下,李明同意入个农户。萧老英雄和老道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这下可以了,农户里还就有个医户,可做郎中。虽然李明是同意了,却也是腹诽不已。生来是个城里人,这下倒好,穿越后反倒成了个农民伯伯。

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萧老英雄的意思还是做回李明的老本行,去开个眼镜店,清虚道长也是同意。这又把李明给弄糊涂了,刚才两人还劝李明不要入商户,怎么话一转又要让他去生意了。李明不知道的是,在这二老眼中,入医户,自然要去开生药店悬壶济世,即使开个什么眼镜店也算是个郎中,行医并非行商。

行医帽子太大,李明自己心里却是没底,就是开个眼镜店,小车上是有不少老花镜和镜框,问题是没镜片,也没有配件。真要做这行的话,首要问题就是解决镜片和镜架的批量生产问题。

镜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水晶或是去想办法造玻璃,造玻璃就算了,李明这会除了知道玻璃制造与沙子和碱有点瓜葛,别的知识早就还给中学化学老师了。如果选择水晶的话,离的近的倒有一个地方,江苏东海,那可是全中国最有名的水晶之乡。只是水晶打磨起来不容易,上好的没有瑕疵的水晶更是难得。

镜框呢,钛架板材架不可能了,李明见过木制竹制的镜框,也见过玳瑁镜框,但这些镜框怎么做出来的,他可是一无所知,不过没关系,至少李明知道,他可以找些篾匠或是木匠来做镜框。金属的框,铜板架应该没问题吧!这要弄得全手工切割挫,那要好好拜师学学才行了,这年龄能学的进不。呵呵,不学也行,请人干就行了。全手工的镜架,这放在他南京的眼镜店里卖,那一定要标上个千八百的。这样一想一理,整个思路就清晰了。

光思路清晰了没有用,还要有生意的本钱,李明还需要做眼镜生意的启动资金。李明身上没有金子没有银子倒还有几百块人民币,他可不敢拿出来。呵呵,一想到这个,李明笑了,能不能学学别人穿越,拿着人民币去当辅当点钱来。

萧老英雄和道长在这山里面算是见多识广的人,当年的打虎英雄可是去过京师见过大世面的,就这个见过大世面的人,昨天看到李明拿出的老人头也看的呆住了,精美。这会若把这人民币拿出来现宝,说不定会吓着那道长。

李明在发愁,萧老英雄提醒他,清虚道长不是说这眼镜是价值连城的宝贝,那还用担心筹不到本钱,这话说的李明恍然大悟,自己光想着弄钱搞原料,忘了自己还有两千多副窄窄小小的老花镜在车上呢,守着青山没柴烧,真是的。

想开了之后,李明马上又看到了另外一付场景了,又有眼镜店了,这会还不只是店,还有个小作坊了,可以生产镜框和镜片。哈哈,到了大明朝,老子照样能过上小资生活。

马上,思路一活,心情大好,眉头飞扬。眼前的山更亮,风更暖,花更香,太阳公公多可爱。

萧老英雄和道长都看在了眼里,知道李明有了计较,也为他高兴,这酒下的也快。大明朝酒酿好后都是存在地下,萧老英雄家的酒也是埋在屋后的地下。想要喝时,才会挖一坛出来。今日道长过来,酒显然不够了。两个孙儿又没回来,萧老英雄自己去挖,李明留下陪道长讲话。

刚才李明的身世已经说了个大半,道长对李明所说的南洋颇有兴趣,问了不少。李明这会留了心了,萧老英雄算是个见过点世面的农民,道长可是喜欢到处跑的人,见多识广。郑和过些年会下西洋,那么什么新加坡马来西亚之类的当然不能乱说,那还能说什么呢。

欧洲,中国历史上提到过欧洲,郑和的年代只到过中东,没去过欧洲,非洲那会还没被殖民,澳洲美洲都还人知道。既然已经说了南洋,那就继续说南洋吧。

于是,什么考拉、袋鼠之类的全都出来了。总之,极南之地,所出异于大明朝,听得道长啧啧称奇。

聊着聊着李明突然发现,自己放在二十一世纪不算什么,到了大明朝怎么说也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呀,哪方面的知识都比他们多了六百年的积累。

比方说道长讲炼丹,那李明就知道,那会的炼丹术士是相互的化学家,但他们炼出来的丹药大多是有毒性的。李明不知毒在哪,道长可是精通医术的,不用别人说,他都知道丹药只功一利实有九弊,是药三分毒,更别指还有丹毒这么一说。

至于喝酒,李明这会就知道高度中度低度温,萧老英雄家出的是甜米酒,只不过是泡了些药材,至于他说的高度酒,道长倒是知道以前有过这种如刀子般的酒,可也没喝过。

两位老人问他怎么调制,可惜的是李明也不会。本想是把水蒸发掉,可酒精也是挥发的,这他也是懂的,所以怎么个提纯低度酒,他摇头了。酒提纯一点那可有大用,可以杀菌消毒。

什么是杀菌消毒?李明傻眼了,他不知怎么解释那人眼看不到的细菌,对了,蘑菇也是一菌类。这下完蛋了,两位老人的眼睛睁的更大,他们实在想象不出来,会有人眼看不到的蘑菇一样的东西,会钻到人的身体里面去,让人生病。

不只是细菌,还有比细菌更小的病毒,比如,伤风感冒就是病毒引起的。这下完了,两位老人不只是眼睛睁的大,嘴也合不拢了。

“李小哥儿,那病毒没个眉眼手脚,如何钻到人的鼻子里去?”

“这病毒在空中如何行走?”

“如此精细之物吃啥喝啥。”

“!#!@#¥”

李明得出一个结论,以后千百万不能在古人面前吹牛,特别是吹后世的那些见识。

注:茅山偷戒指为当地一风俗,中国古代早就有戴戒指的习俗,早先女子戴指环,并非为了炫美,也非为了装饰,而是以示禁戒怀孕不可行房事,其后单单只为美观。明都邛《三余赘笔》记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于妇人指间,谓之戒指。”

明朝眼镜店

明朝眼镜店

作者:清宵好梦类型:历史状态:连载中

眼镜店小老板穿越到了大明朝,通过有限的历史和专业知识,把中国的眼镜行业历史提前了两百年,打造出了自己的眼镜产业,富可敌国。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