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番位文学网 > 重生1634 > 李国强王德福全篇免费阅读 重生1634章节更新阅读

李国强王德福全篇免费阅读 重生1634章节更新阅读

时间:2020-11-26 12:12:41作者:红橘子

《重生1634》是作者红橘子的经典之作,主角李国强王德福个性十足,很有自己的特色,从头看下来超圈粉,下面主要为大家介绍的是第八章目的地的内容:当天下午,李国强带着众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里是广元府辖下的嘉昌县双河镇北面,是米仓山和大巴山交界......

重生1634

推荐指数:10分

《重生1634》在线阅读

《重生1634》 第八章 目的地 在线阅读

当天下午,李国强带着众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这里是广元府辖下的嘉昌县双河镇北面,是米仓山和大巴山交界处,山不高,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多地少,平坝基本上都在流经双河镇的两个条小河边,两条小河的交汇处有块平坝,但现在平坝也是树木杂草丛生,这就是后世的后子沟镇,现在荒芜人烟,没有人居住。

这两条小河都是嘉陵江上游的支流,南面的一条叫南河,沙坝镇就在南河的上游,西面的一条叫西河,两河镇就在西河的下游,这两条河都不大,但行小船没问题。

这里乘船走水路可以进入嘉陵江,到嘉陵江以后,可以直到重庆和长江,从长江顺流而下,可以到长江下游的九江,南京,上海等地方。不过在明末上海还是一个小县城,一点也不起眼。从嘉陵江往上行船可以到广元府,汉中等地。

这些河流中除了嘉陵江下游和长江,其他地方只能行小船,就是长江也要有经验的老船工才敢行船,一般的船工根本就不敢走。

陆路上,到嘉昌县城大概40多里,到嘉川县城大概80多里,位于广元府和陕西的汉中府中间,到广元府和到汉中府都差不多,大概200多里。总的来说,这地方是山高皇帝远,大明朝在这里的统治很薄弱,而且现在还是明末。

李国强既然来到这里,肯定是有原因的。

后子沟在这个时代,还完全是一种原始状态,渺无人烟,就算是“两河镇”这个镇,别说是在广元府,就是在嘉昌县,也是一处无名小镇,仅仅只有不到五十户人家,还不如后世的一个村子大,荒凉的很。

李国强带着众人道达后子沟的当天晚上,就召集王老汉,赵令德,刘木威,还有一个就是这段时间在路上表现比较突出的叫王峰金一起来商议。

看着众人到了,李国强也不客套,说道:“大家随便找个地方坐吧,我现在把大家叫来,是有事和大家商议。”

众人都道:李公子吩咐就是了。

李国强满意的点点头,通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总算有了威信,这是好兆头。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我就把今后的打算给大家说说。从逃荒到现在,大概有大半年了吧,一路上千辛万苦,吃尽了口头,受尽了白眼,今天总算到了目的地,从明天开始,我们不走了,就先在这里安顿下来,不然这个冬天熬不过。这里山高皇帝远,没人管,我们可以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家园,我相信凭我们自己的双手,一定可以过上幸福生活。”

王老汉几个听了面露喜色,也是激动不已。

李国强继续说道:“安家立业不是个小事,我们要有统一指挥和安排,人心不齐,什么也干不了。”

王老汉点头道:“是这么个理,李公子,俺们都是粗人,也不懂你说的那些个大道道,俺们就知道,你李公子是读书人,不嫌弃俺们,却为俺们找活路,俺们都听李公子你的,李公子你说啥就是啥,李公子你就吩咐吧。”

说完王老汉又跪倒在地,还转头叫道:“你们几个还楞着做甚,快给李公子磕头,哪个要是不长眼,我老汉第一个容不了他。”

赵令德等几个也跪倒在地说道:“全听李公子吩咐。”

李国强真受不了这古人动不动就跪拜,但现在是需要收服这些人,必要的等级观念是必须的,以后再慢慢说吧。

李国强扶起王老汉等人,让大家重新座好,说道:“大家这么相信我,那我就不客气了,我是这样安排的。明天由我跟王老爹先做一个统计,把我们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了,再做下一步的计划。”

王老汉忍不住的问道:“李公子,这个什么统计是什么意思?计划又是什么意思?”

李国强解释道:“统计就是我们明天先看看我们有多少人,其中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小孩多少等等……,计划嘛,就是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就好安排着些人怎么做。”

李国强也没怎么详细说,他早就了解到这些人没一个识字的,全是文盲。

赵令德问道:“李公子,那我们几个干什么呢?”

李国强到:“老赵,不要急,明天统计好了后,有你们干的。”

众人这才放心,李国强又交代了几句,就散会了。

散会后,李国强在包里找了一下,还好笔和纸都有,按照自己管理工厂的管理办法,提前做好了表格。

看见李国强写字,两个小萝卜头一脸崇拜,这年头,读书人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啊。等安顿下来,还是要教他们识字,没文化,是干不成事的。

听见李国强以后要教他们识字,高兴得两个小萝卜头屁颠屁颠的,现在这两小萝卜头完全就是李国强的跟屁虫,又带着另外几个小孩成了他们的跟屁虫。

第二天早上,等大家吃过早饭,李国强把人集中起来,自己找了个地方,让昨天开会的人跟他坐在一起,让王老汉叫人,赵令德带人,一户一户的过来,他要详细询问,登记。

总共就50多个人,不到半个小时就统计完了。

经过统计,这群人算上李国强一共有五十七个人。

按实际年龄,八岁以下的小孩只有2个,全是男孩,8岁到12岁的有4个,3男一女,两个小萝卜头就在其中。

12岁到16岁的8个,6男2女,大丫也在其中。

16岁到45岁的就算成年人了,一共有38个,其中男性29个,女性9个,除了王老汉,昨天开会的人都在其中。

45岁以上的人只有5个,男性2个,女性3个。

从统计中可以发现,小孩和老人最少,最小的小孩4岁,最大的老人还不到55岁,成年的女性也少。

这说明饥荒年,老人和小孩是最弱势的群体,最容易饿死。

而女性则是地位低下和容易被卖掉。

这些人全是文盲,更让李国强抓狂的是,30多个成年人中,医生:无;泥水匠:无;铁匠:无;木匠:无;窑工:无……除了几个给地主家放过牛,养过羊,还算是特殊“人才”外,全是农民。

成年女人大部分都会织布,当然是织土布,至于缝衣服,就不算特长了,这年代,只要是女人,基本都会,包括大户人家的小姐,不会的很少。

养鸡,养鸭等家禽饲养基本都会,其他的一概不会。

这群人整个就是一群农民,还是很老实巴交的文盲农民,这次逃荒是他们这辈子走得最远的一次路,很多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没走出过家门的50里地。

没人,没地,没钱,难啊!

但是再难,也要活下去!

李国强心里安慰自己,全当是第一次人口普查吧,收好统计表,李国强把王老汉几个叫到一起,布置任务。

人虽然少,而且全是文盲农民,但基本的组织结构还是要的,这是发展的基础。

李国强把这几天已经想好的方案拿了出来。

首先,给这个地方取了个名字:李家庄。

庄主当然就是李国强了,庄主在村里拥有极大的权力,基本上除了极个别的事外,李国强都可以一言而定。

这是李国强考虑到现在是创业初期,独裁是必须的,谈民主那是扯淡,以后再慢慢说。

第二是:成立了四个组。

第一组组长:王老汉,负责大到吃饭睡觉,小到拉屎屙尿都要管,整个就是一办公室主任,按李国强给他的说法,王老汉就是一个大管家。

王老汉答应了,但李国强知道王老汉能力不够,考虑到古代的男女有别,所以这一组李国强要主管,王老汉挂名。

第二组组长:赵令德,这组任务单一,主要是打猎,捕鱼。王峰金也在这组,他的任务是找合适的地方开荒。

第三组组长:刘木威,主要任务是建房子,现在工具基本没有,也就是用茅草搭简易的地窝子,总不能一直天当被地当床吧。

第四组,成立了一个儿童组:组长是两小萝卜头中的老大王庆山,12岁以下的小孩白天就全部由他带着,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李国强明确的告诉大家,所有的组长,包括自己在内,这些职务都没有薪俸,也就是没有钱粮,就是给大家服务的,安顿下来后,自然会撤销。

等情况好些以后,李国强会雇佣他们中的一些人,到时候自然会有工钱。

至于保卫力量,太祖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李国强当然不会忘记,现在是乱世,这枪杆子肯定是要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了。

成年人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可塑性了,接受力太差,而且现在这群人体质也很差,不适合成为武装人员。

李国强直接就让王庆山挑了几个15岁以下的男孩,一共是7个,对外说是组建儿童组,大家都没在意。

本来李国强还想把女孩子一起教,才一说,王老汉几个就大摇头,说什么也不同意。

看见反对太厉害,李国强也不勉强,以后再慢慢来,但慧娘李国强是一定要教的,虽然慧娘也不小了。

李国强也就是为了以后的管理简单搭了个架子,而且是空架子,根据以后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定。

王老汉几个听得迷迷糊糊的,李国强也没期望他们明白,以后有了明白人在实行。

接下来李国强就安排具体事情,无非是吃和住的问题。

吃的事由赵令德负责召集人去做。住的事由刘木威负责。小孩子由王庆山带着协助刘木威。

李国强重点给王老汉说了他要做的事,特别强调卫生问题,要求刘木威首先把茅房建好,这关系着所有人的健康,更是以后的肥料。

李国强同时要求各组组长要给下面的人说清楚,不管是干什么的,一定要把干得好的,勤快的人记下来,偷懒的也要记下来。

成年男性算一个工,成年女性算半个,小孩算女性的一半。写不了字没关系,记着晚上告诉李国强就行了。

这样做是目的当然是要奖勤罚懒了,月底统一算账,以后的分配就照此执行。

这些事虽然耽误了小半天时间,但经过李国强的初步组织,效率显然有了提高。

特别是李国强的奖勤罚懒办法,更是提起了所有人的积极性。

重生1634

重生1634

作者:红橘子类型:历史状态:连载中

一个现代人因为地震,莫名其妙的重生到了明末,他该怎么做?保崇祯?杀鞑子?灭流寇?还是拉起一帮人造反?......李国强说:“现在说这些全是扯淡,先吃饱肚子才是正事,其他?等吃饱饭再说......”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