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 那他母亲死后他为什么不去找刘备(2)
按理说徐庶的母亲已经自杀而死,曹营再也没有什么能够牵绊住徐庶,那徐庶为何不像关二爷一样潇洒转身呢?笔者认为,徐庶之所以不回刘备身边,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面子问题
徐庶出身不高,少年时比较玩世不恭,结果因为替朋友插了别人两刀而坐了牢,幸好有人相救才不至于丢掉性命。经历了生死的徐庶认识到自己之前的任性与荒唐,开始收心敛性,追求孔孟之道,悉心求取圣人之学。经过长时间的儒学熏陶,徐庶已然变成一个标准的儒士。儒士讲究什么?无非就是洁身自好、忠君事父之类。徐庶对于自己的母亲可谓是十分孝顺,要不然也不会一接到母亲的亲笔信就立刻心慌意乱地赶往曹营。很多时候,忠孝不能两全,徐庶原本投靠的是刘备,现下不得已易主曹操,已是不忠,但若是不去,又是不孝,想必在做决定的时候徐庶内心是经历过无比激烈的挣扎的。
对于刘备这个主君,徐庶可谓是十分满意,否则不会放弃刘表转投刘备,还诚心诚意地为他推荐自己的好友诸葛亮。徐庶母亲自杀之后,徐庶一定考虑过重新回到刘备身边。但是自己身为一介儒士,弃了刘表转投刘备已算了易了一次主,离开刘备被迫前往曹营已是易了两次主,这次要是离了曹营再回蜀汉,岂不是三易其主?对于一个依靠替别人出谋划策以求扬名立万的谋士来讲,三易其主可是大忌,不仅容易招致猜疑,也会使自己名声受损、殃及自己的家人。徐庶年少时曾经犯过一次错,自那以后分外爱惜羽毛,因此断不肯冒着名誉受损的危险再回到刘备身边。
其二,发展空间
徐庶投靠刘备的时候,刘备尚且势单力薄,并没有多少善于筹划的有识之士在身边辅佐。因此徐庶刚一投奔刘备就被拜为军师,而且大大小小也立了不少功。其中,徐庶最大的功劳就是为刘备引荐了诸葛亮,正是诸葛亮的出现才让刘备有了成大事的可能。诸葛亮和徐庶一样都以智谋见长,但其聪明才智远在徐庶之上。作为汉营中的同类型人才,徐庶势必竞争不过诸葛亮。徐庶出走后,刘备其实没有任何的损失,顶多心塞一阵。而刘备也无需担心徐庶会为曹操所用,毕竟他对徐庶也曾有知遇之恩,若是徐庶忘恩,刘备一方的诸葛亮也足以与之抗衡。徐庶一定也是思虑到了这一层所以才不急着回去。徐庶虽然不打算为曹营效力,但在这里自己好歹也算是曹操眼中的一个人物,若是回到了汉营,自己怕是永远得屈居诸葛亮之下,既是这样,还不如不回去。